乔以钢的主页

发布者:wxy_sudy发布时间:2023-12-25

乔以钢

中国语言文学系

教授

qiaoyigang@nankai.edu.cn

个人简介

乔以钢,伟德bv1946官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伟德bv1946官网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,《文学与文化》执行主编。1969年赴辽宁农村插队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,1982年本科毕业,到天津轻工业学院任教。1989年伟德bv1946官网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,留校任教。兼任伟德bv1946官网中文系党总支书记(1997-2000)、公司党委书记兼中文系主任(2000-2014);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秘书长(2006-2017);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七、八、九届副会长,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;中国写作学会第七、八届副会长;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至五届理事;天津市文学学会会长。


主要研究方向:中国现当代文学、中国女性文学史、文学文化与性别研究


主讲课程及指导研究生

主讲课程: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、西方文论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、中国女性文学研究、性别与文学文化研究等。

指导研究生:博士33人,硕士43人。

其他:博士后8人,访问学者7人。


出版著作

学术专著

《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》,湖北教育出版社,1993

《中国的风流才女》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1993年;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,1995

《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》(盛英主编),副主编、主要撰稿人,天津人民出版社,1995

《低吟高歌: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》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1998

《多彩的旋律: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》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3;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2013

《中国女性与文学——乔以钢自选集》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4

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

《性别视阈中的现代文学》,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,2016

《性别视阈中的当代文学》,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,2017

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》(教育部重大课题结项成果,)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7


学术丛书、论文集

“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”丛书,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

(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,第十五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)

《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》陈洪、乔以钢等著,2009

《性别研究: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》刘思谦、屈雅君等著,2010

《浮出历史地表之前——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》张莉著,2010

《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现象与性别》乔以钢等著,2012

《因性而别——现代文学家庭书写新论》陈千里著,2013

《现代性的姿容——性别视野中的上海都市文化》陈惠芬等著,2013

《女性身体观念与当代文学批评》陈宁著,2014

《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》刘堃著,2015

《清末民初的“善女子”想象》(韩)李贞玉著,2016

《隐蔽的风景: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创作研究》,马勤勤著,2016

伟德bv1946官网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(全国妇联妇女/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、天津市社科研究重点基地)论文集:

《跨文化交流与性别》,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14

《社会发展与性别研究》,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14

“性别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”丛书,主编,人民出版社

《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》刘英、李莉著 2020

《女性与近代天津》侯杰等著 2020

《性别叙事的嬗变与'70'女作家论》曹霞著,2021

《性别视角与文学文化》(论文集),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22

“文学文化与性别研究”丛书,主编,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3


高校教材

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》(上、下卷),副主编,内蒙古人民出版社,1994

《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》(A、B卷),总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4

《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》(修订版),总主编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7

《女性文学教程》,主编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7,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(2008)、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(理论)奖(2009),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“三个一百”原创出版工程(2008)。

《现代中国文学》(两卷本),总主编,国家级精品课教材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9。伟德bv1946官网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(2012),天津市第七届高等公司产品成果二等奖(2013)。

《写作》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。中国写作学会优秀教材奖(2020)。

《现代中国文学》(两卷本),总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5-2016

《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》(两卷本),总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

《女性文学教程》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

《大学写作》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0

《女性文学作品导读》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1


辞典、鉴赏

《多功能义类成语大辞典》,副主编,中国商业出版社,1994

《简明华夏百科全书 文学卷》,副主编,华夏出版社,1998

《古代诗词曲名句精华》,主编,天津教育出版社,1999

《中国诗词名句赏析大典》,主编,台北三思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,2000

《诗词赏析句典》主编,辽宁教育出版社,2001

《增订注释全唐诗》第二册(杜甫、李益、戎昱诗注),文化艺术出版社,2001

《中华诗词900句》主编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18


文学作品选

《百年美文·女性情感卷》,主编,百花文艺出版社,2008

《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  小说》1-6卷,总主编,黑龙江大学出版社,2022


科研项目

1.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《中国女性文学大系》(先秦至今)及女性文学史研究”(项目号17ZDA242;2020年获滚动资助),首席专家。

2.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“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”(项目号:05JZD0030),首席专家(结项鉴定优秀)

3. 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研究”(00BZW032),项目负责人(结项)

4.教育部“985工程”二期“中国思想与社会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项目“性别观念与中国文学批评”,项目负责人(结项)

5.天津市“十五”社科规划项目“女性观与现代女作家创作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(结项)

6.天津市“九五”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“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主题演变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(结项)

7. 天津市“八五”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“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”副主编、主要撰稿人(结项)

8. 天津市面向21世纪教学体系改革项目“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”项目负责人(结项)


主持专栏

2005年受邀在《南开学报》开办学术专栏“性别与中国文学文化”。次年开始更名为“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”,于每年第2、4、6期定时刊出。在国内外学者支持下,二十年间刊发性别研究论文近两百篇。其中多篇获评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、二等奖,数十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《高校文科学术文摘》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期刊全文转载,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。


学术论文

《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3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同年第8期转载;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、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)

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0年第3期(收入杨联芬主编《性别文化与现代文学转型》,东方出版社,2017)

《中国近代小说兴起新论》 (与宋声泉)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2期(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王瑶学术奖,2016)

《试论孙犁小说的意境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83年第2期

《警世之文 坦诚之心――评孙犁〈芸斋小说〉》,《小说导报》1985年第5期(《评论选刊》同年第9期转载;收入《孙犁作品评论续编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,1992)

《读朱淑贞诗词札记二则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1987年第3期

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88年第1期(《人民日报》1988年4月3日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1988年第6期、《文史知识》1989年第2期转载)

《李清照的自我艺术形象与古代妇女文学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1989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1989年第6期转载)

《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系统研究刍议》,《天津师专学报》1989年第2期

《唐代女诗人略论》,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》1990年第1期

《光明·黑暗·怎么办》,《读书》1991年第1期

《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感伤传统》,《文学遗产》1991年第4期

《灵魂苏醒的歌唱――论五四时期女性文学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2年第2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1992年第6期转载)

《走向女性的文学世界》,《中国妇女报》1992年11月27日

《丁玲小说对妇女人生道路的探索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1993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1993年第5期转载)

《论陈衡哲及其创作》,《南开学报》1993年第3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1993年第7期转载;收入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93年推荐论文)

《女性婚恋问题的艺术思考——早期女剧作家袁昌英》,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》1993年第3期

《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高扬――论新时期女性文学》,《南开学报》1993年第6期

《从面向自我到面向社会――论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3年第6期

《五四时代的“伤痕文学”——庐隐及其创作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1993年第6期(乔以钢编《庐隐代表作·前言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,1994)

《从乐园幻梦到“红”的女人的讴歌――评冯铿的创作》,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》1994年第3期

《女性人生与文学》,《妇女与持续发展》天津科技出版社,1995

《醒世骇俗的性爱篇章——略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》,《南开学报》1995年第2期

《当代纪实文学中的妇女问题》,《文学自由谈》1995年第3期(收入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《’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中国论文选》,中国妇女出版社,1998)

《时代天地的另外一角——凌叔华的小说中的女性生活》,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》1995年第4期

《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》,《南开学报》1996年第3期

《中国女性传统命运及其文学选择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1996年第3期

《中国女性文学传统扫描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1996年8月28日

《谢冰莹和她的“女兵文学”》,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》1997年第1期

《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》,《当代文学研究》1997年第6期

《有斜阳处有春愁——沈祖棻及其创作》,巩本栋编《程千帆沈祖棻学记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7

《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8年第2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1998年第5期转载;收入陈惠芬、马元曦主编《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》,广西师大出版社,2007)

《高校写作训练与员工素质教育》,《南开教育论丛》1998年第1期

《高校写作体系的改革与建设》,《天津教育学院学报》1998年第2期

《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8年第3期

《两位“新月”女诗人及其创作》,《理论与创作》1998年第5期

《当代文坛新景观: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》,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编《升华与超越》第1辑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8

《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团队建设的思考》,《南开学报》1999年第2期

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撰写的回顾与思考》,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》2000年第3期

《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主题》,《文学与文化》第4辑,伟德bv1946官网出版社,2000

《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,开展多学科妇女学研究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00年第5期

《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1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1年第11期转载;收入王红旗主编《21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文选集成(2001-2012)》,现代出版社,2014)

《谈女性文学的基础性建设》,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》2002年第1期

《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2002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文艺理论》2002年第5期转载)

《女性视角与文学研究》,《百花洲》2002年第5期

《可贵的探索――<清代女子弹词论稿> 序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02年4月20日

《论女性文学的团队建设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3年第2期(《新华文摘》2003年第6期转载;收入刘伯红主编《中国妇女研究年鉴(2001~2005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7)

《多姿的飞翔—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03年第2期

《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略论》,《南京师大伟德BETVLCTOR1946学报》2004年第4期

《女性:思想舞动三月》(访谈),《中国妇女报》2004年3月23日

《“与男共舞”的理论演进》,《社会科学报》2004年4月8日

《两性问题断想》,《中国女性文化》2004年第4期

《试论<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>的性别策略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5年第2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5年第7期转载)

《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05年第2期(收入谭琳、姜秀花主编《妇女/性别理论与实践——<妇女研究论丛>2005-2009集萃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)

《“五四”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》,《江汉论坛》2005年第7期

《不谈“身体”》,《百花洲》2005年第5期

《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进展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5年第5期(收入张颐武、贺桂梅主编《2005北大文选:批评卷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)

《女性文学爱情书写的观照与反思——张华<寻寻觅觅:中国女性文学爱情叙事研究>序》,《中国女性文化》第7期,2005  

《胸襟·视角·心态——近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反思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2006年第1期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6年第9期转载)

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》,《长江学术》2006年第1期

《清末小说的南北之辩和南北之旅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2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6年第3期摘要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2006年第7期转载)

《<周易>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论略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6年第2期(《新华文摘》2006年第15期摘要转载)

《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国家意识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06年第3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6年第4期摘要;收入“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”之《女性文学研究资料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18)

《家族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创获 ——评<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>》,《文艺报》2006年7月20日   

《博客上的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》,《上海文化》2006年第6期

《论北美华文文学“离散”内涵的演变——以女性创作为中心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学报》2007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7年第7期转载)

《性别: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》,《文史哲》2007年第2期

《“人”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2期

《性别视野中的“小女人散文”批评话语》,(台北)《中国现代文学》2007年第2期

《自恋与自审间的灵魂历险——陈染、林白、徐小斌的女性观与其创作》,《江汉论坛》2007年第3期(收入程光炜主编“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”《女性文学研究资料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18)

《性别批评的构建及其基本特征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07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文艺理论》2008年第2期转载)

《海派文学中的尤物叙事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6期

《学人风范 长者胸怀——陈骏涛先生与女性文学研究》,陈骏涛著《这一片人文风景》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7

《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(1978-2004)序》,谢玉娥编,河南大学出版社,2007

《漫谈女性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》,《扬子江评论》2008年第1期

《当身体不再成为“武器”——“80后”部分女作家身体书写初探》,《天津师大学报》2008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5期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转载)

《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流产叙事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08年第1期

《沉郁悲怆 凝重苍凉——评张洁〈无字〉》,《名作欣赏》2008年第3期

《关于<女性文学教程>编写的思考》,《中国女性文化》第9辑 2008

《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》,《文艺理论与研究》 2008年第4期 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12期转载)

《“女国民”的兴起: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8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12期转载;译文收入《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)

《打开语文教育的一扇新窗——将性别视角引入大学语文教育》,《母语·文章·教育——大学语文研究文集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8

《西绪弗斯式的悖谬——张洁新时期创作中的女性观》,《东方丛刊》2009年第1期

《〈为奴隶的母亲〉小说叙事的性别分析——兼及与〈生人妻〉的比较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4期

《日常化情欲的指归——论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题旨转换》,《南开学报》2009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9年第11期转载)

《追寻与建构:现代女性文学史书写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09年8月11日

《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最初实践》,《中国女性文化》2009年第2期

《茅盾女作家论的性别因素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9年第1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0年第7期转载)

《晚清“女国民”话语及其性别想象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1期

《女人作为“人”与女人作为“女”: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》(《Women as Humanvs.Women as Women: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Modern ChineseWomen's Literature》),谭国根、叶少娴主编英文版《性别、话语与文学中的自我:中国大陆、台湾与香港的议题》(《Gender, Discourse and the Self in Literature: Issues in Mainland China, Taiwan and Hong Kong》),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,2010

《<周易>与<礼记>家庭观念之比较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10年第3期

《阴与阳的冲突与平衡—— 儒、道元典之家庭观比较及其文学呈现》,《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》(《中国文学研究前沿》英文版)2011年第3期(总第5期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

《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及其本土实践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2期

《舒芜的妇女观及其性别文化批评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1年第5期(收入陈半湾编《思想者的知情意:读忆舒芜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14)

《近三十年“城乡交叉地带叙事”中的“新才子佳人模式”——以<人生><高老庄><风雅颂>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南开学报》2011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2年第3期转载)

《民族·性别·历史叙事——重读玛拉沁夫<茫茫的草原>》,《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9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2年第2期转载)

《萧红与百年中国文学——纪念萧红诞辰百年》,《文学与文化》2011年第3期

《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》,《华夏文化论坛》第6辑,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文史出版社,2011

《史铁生的女性观及其〈务虚笔记〉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12年第3期

《问题与挑战:女性文学团队建设之思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5期(《新华文摘》2012年第24期转载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2年第6期转载)

《“性别”:在“文化政治”的视野中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12年第6期

《超越时代的爱情歌吟——重读林子<给他>》,《南方文坛》2013年第3期

《近年来女作家“乡村女性进城”的常态叙事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3年第3期

《当代蒙古族文学性别研究述评》,《江汉论坛》2013年第4期

《“女性文学”随想》,《长江文艺》2013年第6期

《坚持男女平等核心价值观 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13年第6期

《试论周作人早期女性观的发生与迁变》,《南开学报》2014年第2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4年第5期转载)

《“被发明的传统”:当代蒙古族文学的蒙元女杰想象》,《文艺争鸣》2014年第3期

《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纠葛下的性别叙事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4年第5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4年第12期转载)

《白族作家的藏地“女儿心”——丹增曲珍小说创作浅析》,《昌吉学院学报》2014年第6期

《葛水平的创作与女性散文的生命力》,《名作欣赏》2014年第7期

《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实践:2006—2010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4年第5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4年第7期转载)

《跨文化视野与女性文学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5年6月12日

《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5年第6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6年第2期转载)

《在实践和反思中探索前行: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简论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15年第6期

《多重视角下的乱伦叙事——以《父亲》《打出幽灵塔》为中心》,《南开学报》2016年第2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6年第8期转载)

《近代革命话语中的“女医生”及其文学形象》,《江汉论坛》2016年第6期

《女性家族历史叙事的双重视野》,《中国文学批评》2016年第6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7年第4期转载)

《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——刘云若小说《春风回梦记》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模式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6年第6期

《中国儿童文学的性别研究实践及其反思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7年第5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7年第8期转载)

《女作家战争叙事中的儿童书写——以20世纪50-70年代小说创作为中心》,《南开学报》2018年第2期

《“人间戏场”:刘云若小说对城市消费娱乐空间的书写》,《东岳论丛》2018年第1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8年第5期转载)

《在开阔的视野中钻研求索——中文学科女性文学/性别研究博士论文综述(2006-2016)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18年第4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8年第11期转载)

《真诚的持守  可贵的开拓——刘思谦老师与女性文学研究》《名作欣赏》2019年第12期

《性别视角下的阅读与写作》,《写作》2019年第5期(《写作》杂志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,2020)

《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初步探索——以<浮出历史地表>和<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>为视点》,《女作家学刊》第1辑,作家出版社,2020

《语境与文学的性别研究》,《中国女性文化》2020年第1辑(总第22辑),社科文献出版社,2020

《回顾与反思: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2020年第6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》2021年第2期转载)

《时空意识嬗变与“新青年”的诞生——重读巴金的<家>》,《求是学刊》2020年第6期

《“好人”为何难成“新人”——巴金<寒夜>主人公形象新解》,《华夏文化论坛》2022年第2辑


译文

《论嵇康的自我——关于嵇康的生活和思想》[日] 福永光司著,乔以钢译,收入刘柏青、张连第主编《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》(古典文学专辑)第5辑,吉林教育出版社,1990


科研获奖

《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》,华北区优秀文艺理论著作一等奖、天津市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(1997)。

《低吟高歌: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》,第六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1998)、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999)。

《多彩的旋律: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》,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(理论)奖(2003),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)。

《中国女性与文学——乔以钢自选集》,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(2005);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7)。

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》,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9);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、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(2009)。

《女性文学教程》,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(2008)、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(理论)奖(2009);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“三个一百”原创出版工程图书(2008)。

《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》,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11)、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13)。

《中国近代小说兴起新论》,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王瑶学术奖(2016.10)。

“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”丛书,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18.5)、第十六届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(2018.10)。

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》,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(人文社科)优秀成果二等奖(2020.12)

伟德bv1946官网科学研究杰出贡献奖(2020.6)


其他奖励

1995年,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

1997年,天津市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奖及天津市“九五”立功奖章

2000年,伟德bv1946官网优秀教师特等奖

2001年,“宝钢教育奖”

2002年,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工作者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

2005年,“敬业奖教金”一等奖

2007年,“天津市三八红旗手”

2008年,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

2009年, 伟德bv1946官网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

2011年, 伟德bv1946官网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“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”称号

2013年,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

2014年,“敬业奖教金”一等奖

2015年,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


境外学术会议

2001年12月,香港浸会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“性别与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”。大会发言: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。

2007年1月,澳门大学“新移民文学与文化高层论坛”,大会发言:北美移民女作家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。

2007年2月,韩国首尔延世大学“东亚女性文学论坛:东亚古典女性文学研讨的现状与展望”,大会主题报告: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。

2008年9月,美国拉斯维加斯“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大会暨女性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大会发言:中国大陆的女性文学团队建设。

2010年7-8月,加拿大约克大学“加拿大华裔/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、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座谈会。

2014年10月,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首届“与中国对话”国际论坛。大会报告:中国女性文学的前世今生。

2015年5月,美国旧金山“跨越太平洋——北美华文文学论坛”。大会发言主持人。

2015年12月,香港中文大学“性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大会发言。

2016年5月,捷克布拉格“欧华文学会首届高端论坛”。大会发言:“跨文化”与女性文学研究。